close

舒適圈常常跟朋友這樣說

「如果你買了定存或是儲蓄險,那可能代表我們不太熟」

並不是因為舒適圈覺得定存或是儲蓄險不好

而是上述這兩種連金融商品都稱不上的選項

無論從任何觀點上去做分析比較

都絕對不會是大家的第一選擇

唯一會讓大家選擇這兩種作為儲蓄標的的原因只有兩個:

 

 一、強迫儲蓄

 二、因是銀行或是大型保險公司,所以感覺比較安全

 

台灣很多人往往在做跟錢有關的選擇時

真的很常靠感覺來成為決斷依據

因為很多事情都是以訛傳訛

甚至是從祖父祖母輩就一直流傳下來錯誤的財商觀念

所以一直到現在

許多家庭仍然沒有良好的財商觀念

導致小孩無法接受到好的財商教育

最後導致在人生最該學好的金錢觀上

卻總是懵懵懂懂

 

回歸到主題

股票在台灣運行已經50幾年

在世界也是作為最基本的金融商品

期貨、選擇權、權證等等都被冠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名稱

就是因為一切的基礎是以基本金融商品為基準

所以在很多時候

我都會去建議大家想要接觸投資這塊領域

可以從股票作為開始

 

只不過就台灣社會而言

人們對於投資或是股票有太多誤解

導致有很多人基本上一聽到這個名詞

就嚇得連忙揮手說不

那至於跟主題到底關聯性在哪邊呢~

不要急

現在來跟大家解釋解釋

首先

大家非常羨慕中國大陸的銀行儲蓄利率都能有4-5%

所以如果股票能夠達成

應該還算不錯吧?

那這邊舒適圈來舉一個例子

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華電[2412]

順便教一下大家殖利率(也就等同銀行利息)的算法

 

 當年度配息的現金股利/股價*100%=殖利率

 

以下的數據

舒適圈是取2013—2017每支股票的平均股價做為計算

再用各年度的現金股利去計算殖利率

所以整體會偏低喔!

(因為如果大家都能在均價以下做買進,殖利率就會再上升)

 

中華電[2412]

2017=4.7%

2016=5.2%

2015=4.6%

2014=4.1%

2013=5.1%

五年的平均殖利率=4.8%

(這樣一檔耳熟能詳的股票就快5%了呢!)

 

有人會說:是不是就這麼一檔啊?

那就再來一檔吧!

 

遠雄[5522]

2017=8.8%

2016=8.1%

2015=8.8%

2014=3.5%

2013=8.1%

五年的平均殖利率=7.5%

殖利率快逼近8%呢!

 

說實話

在台灣,其實只要認真一點找

定期檢視並投資好的標的

 

 股票一年平均殖利率就能有4%—8%甚至更高

 

像遠雄,在2014年的時候可能因為公司營運關係

現金股利配息較少,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適時更換標的

 

所以

經過這樣一分析

把錢存在銀行或是儲蓄險去計較那1%—2%的利息

是不是很浪費時間呢?

還不如多去研究幾檔優質股票來大幅提升今天儲蓄的利息啊~

 

PS:如果對於計算殖利率有疑問的朋友

可以在下方留言

舒適圈會再另外實作給大家看喔!

 


臉書專頁:fb.me/Discomfortzone13147

arrow
arrow

    衝突的舒適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